1950年,一群从中国大陆逃出的旧国民党军人,硬是在缅甸的原始雨林扎下了根。你没看错,是缅甸!这些人撤退时带着家属,还带着野心,抱着一腔不甘。他们能有多能耐?竟然在异国他乡卷起腥风血雨,连缅甸政府都被他们搅得一天不得安生。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死死不肯撒手?他们的命运又将往哪儿去?难道仅凭一腔孤勇就能逆天改命?谜题就藏在那些被历史尘埃遮盖的丛林里。
先别急着替这些“异国游子”流泪,他们的故事可远不只有逃难那么简单。你站在缅甸这边想,他们简直是大祸临头:一伙外来的武装分子,打着抗共复国的旗号盘踞在边境山区,不服管、不纳税、还壮大势力。缅甸政府自然按下了警铃,把他们当做定时炸弹。可站在这些“残军”的立场,他们觉得自己是身负大业、寄人篱下的苦命人,上有台湾的蒋介石虎视眈眈,下有各路马帮武装和缅甸政府围追堵截。老蒋,也就是蒋介石,起先对这支藏身金三角的残军不屑一顾,几句“自谋生路”就把他们甩开。可谁能想到,这群人在丛林里愈挫愈勇,一打缅甸政府军,竟然还赢了!事有转机,老蒋突然对残军打起了主意。这支队伍,是朝台北回归,还是在金三角自立山头?答案悬而未决,气氛剑拔弩张。
说实话,这段往事比电影都精彩。最初,李国辉、谭忠这两个团长本也只是保命要紧,带着部队家属,简直像一群逃荒的难民。可人有时候越是绝望,想活下去的劲头就越大。他们在小勐棒一住,就是一场生死豪赌。修房种田,收编马帮武装,扯起大旗做起头目,很快队伍越聚越大。消息传到缅甸中央,上头一合计,好家伙这是要成气候!于是,缅军一万多人杀气腾腾地压上来,摆足要灭掉“外敌”的阵势。可李国辉他们会等死吗?没有。主力悄悄进山,一边打拉锯战一边等对手疲。等缅军盲打乱撞已筋疲力尽,这群中国残军一下翻盘,反败为胜。缅甸人气得直跺脚,本地百姓却议论纷纷:一伙中国兵,愣是在深山里打出了自己的天地。有人拍手叫好,有人愁眉不展,更多的是暗中观望:究竟谁才是最后赢家?
外人看上去,战事初步平息,好像大家都要归于平静。但事实没那么美好。缅军虽然吃了败仗,但不会善罢甘休,暗中加紧部署,势必要把这群“不速之客”彻底铲除。台湾那边表面上似乎无所谓,蒋介石嘴上说着“自己想办法”,心里却盘算着如何借刀杀人、顺水推舟。更有甚者,金三角这一带素来鱼龙混杂,各种势力抓住机会见缝插针,不仅有人贩毒、走私,还有马帮武装和外来黑势力进驻,弄得天更乱、地更险。而这些盘踞边境的国民党残军里,也并不是铁板一块。像罗伯刚,看形势不妙就甩卖机枪、换金跑路,留下来的谭忠、李国辉看似齐心协力,实则暗潮涌动,各有各的算盘。至于普通兵员和家属,更是风声鹤唳,深怕哪天横尸丛林,转眼流落异乡。缅甸国内舆论也分成两派,有人说必须坚决赶走中国兵,有人则拿他们当缓冲,觉得能借刀制衡地方割据势力。表面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,地下的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。
就在所有人以为这群残军不过是乱兵残将、迟早完蛋的时候,剧情来了个大反转。台湾突然改变主意,不仅要“自谋生路”的残军继续活下去,还要借他们在金三角插上一面旗。当老蒋确定金三角的残军成长到三千余人、还能打赢缅军时,他才意识到,这组人马或许能当自己的“海外棋子”,用来威慑南方,甚至在需要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说到这里,故事里一个关键人物登场:李弥。原先这位“弃将”在国民党高层眼里几乎没人要,却因与残军团长李国辉的旧识,摇身一变成了台北高层新宠。李弥被召见过程也很戏剧化:刚见面被蒋介石痛骂一顿,半拍之后却又被委以重任,让他去金三角当指挥官。原本毫无用武之地的李弥一下子成了“救世主”,从台北辗转去缅北,带着上级的全力支持。一年下来,残军人数暴涨到三万,连缅军也打不过。原来的团长李国辉被摘了“桃子”,却只能“听天由命”,全军上下成了李弥的私家军。这下,各路势力,连本地势力都更紧张了:这队中国兵,到底想干什么?
乍一看,金三角的局势暂时稳定,李弥意气风发,残军兵力鼎盛,好像一切走上了正轨。但实际上,新的危险已经埋下。缅甸政府绝不会容忍“外来武装坐大”,频频上书联合国请求国际干预。而金三角本身就是走私、毒品的温床,外部世界各种势力渗透。台湾方面虽一度大力支持,但对李弥其实有很强的防范心理,一旦觉得这支队伍失控或者有二心,说翻脸就翻脸。此外,李弥手下各级头目本就各怀鬼胎,谁都想分一杯羹,刀口舔血、互不信任。更棘手的是,缅甸军阀和泰国地方势力虎视眈眈,有时还和美苏等大国情报势力勾结,金三角成了各路人马暗中较量的舞台。哪怕此刻大局未变,稍有风吹草动,就是天翻地覆。残军士兵大多疲于奔命,许多家属也对这种漂泊生活心生绝望。有的人开始投靠本地军阀,有的人干脆携眷逃往别处。局面越来越不明朗,刚冒头的辉煌转瞬又被更大危机笼罩,全场弥漫着一种“一大群人命运悬空、前景茫然”的氛围,多方分歧更难弥合,谈妥几乎不现实。
要说老蒋的算盘打得真响,一开始吃亏就踢皮球让残军靠自己,自家没事乐得清闲。等人家打得风生水起、被缅军赶不走了,他马上变脸,把自家弃将李弥像请财神一样请去收编,妄想着让兵败山河的“边境游击队”变成自己的海外爪牙。口口声声说支持抗共,实则谁都明白,这不过是拿别人拼命帮自己看家护院罢了。站在反方立场,真心要感谢台北给这些残军一个“东山再起”的机会,让他们从流亡边军成了金三角的“土皇帝”。可笑的是,出镜的人换了一轮又一轮,该背锅的时候从来没有台北自己的错,出成绩还不忘摘人家“桃子”。投奔谁谁倒霉,依附谁谁难安生,还真是一出让人“心服口服”的好戏。至于李弥,头顶新帽、拥兵自重,还以为东风来了想起飞,可惜最终不过“窝里横”几日,终究成了历史尘埃。文章里说的充满豪气,听上去光鲜,其实手下兄弟为谁卖命、命运归宿在哪谁都说不准。老蒋“道义”这事儿,看看谁敢信吧。有本事台北自己下场,别每次都让底下人出头送死,还顺带割人家战利品。
“弃将”能东山再起,就因为成了某些人用来“借尸还魂”的工具?是真敢打还是没得选?金三角成了残军温床,背后到底谁最得利?有的说“无根之木终会倒”,也有说“成大事者不拘小节”。你怎么看?到底是一群老兵浴血奋战助台湾立威,还是台湾拿他们当挡箭牌、背锅侠?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——到底谁在绑架谁?
华泰优配-配资公司配资网站-配资炒股平台-配资指数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