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6年9月11日,临近正午,三河乡的一场紧急会议突然被打断。
那天,在南腰舍村东的杨老三家,民主政府老阁区的区长李坚正主持着一场关于革命工作部署的会议。随着讨论愈加激烈,突然,屋外传来几声尖锐刺耳的枪响。门外的民兵放哨突然急忙推门进来,满脸慌乱地喊道:“不好,敌人来偷袭了!”
原来,刘陆乡的还乡团接到叛徒赵连章的告密,得知三河乡的干部会议正在进行。消息一出,还乡团的成员立刻行动起来,匆忙赶来,直奔南腰舍村。
敌人多我方少,会议中在场的乡干部们大多并非战斗人员,面对敌人势如破竹的攻势,李坚区长当机立断,命令大家立即分散突围,尽可能逃脱敌人的包围。于是,在枪林弹雨中,各乡干部迅速沿着田间土埂、沟壑和田垄等复杂地形散开。但敌人的追击异常迅猛,很快包围了整个区域,猛烈的枪火使得不少突围者纷纷被逼退或被击中。最终,除了少数幸存者成功脱身,其他与会干部几乎全数被俘。
展开剩余69%张春山,这位负责通讯的干部,也未能成功逃脱。当时,他和李坚区长及其他几名干部一道,正试图穿越密集的敌人火网。然而,在激烈的枪战中,张春山被迫掉头返回村中。当时局势异常混乱,许多人四处寻找可以藏匿的地方。张春山心头一紧,看着敌人步步紧逼,而村内的堡垒户已经满员,无法容纳更多人。眼看着无路可走,张春山决定朝村东的荒坡方向逃去。
村东有一座古老的寺庙,虽然年久失修,香火冷清,但却是个隐蔽的地方。寺庙里常年只有一位老和尚守住这片破败的庙宇,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。张春山心生一计,决意投奔那里,希望能寻找到一线生机。
他沿着崎岖的土路疾行,很快跑到了寺庙前。寺庙的外貌破败不堪,一边的山墙几乎摇摇欲坠。此时,村内的敌人已开始逐户搜查,张春山心跳加速,危机越来越近。他没有时间犹豫,便猛地推开庙门。
“师傅,快救救我!”张春山急切地冲着正趺坐在神龛前的老和尚大声求救。
老和尚此时正专心默念经文,忽听到外面枪声和急促的脚步声,心中已然有所察觉。看到张春山的狼狈模样,他毫不犹豫地意识到,这位年轻的革命同志需要帮助。老和尚立刻决定要救他。
然而,老和尚很快发现,庙内并没有可以藏人的地方。既没有夹墙,也没有地下室,而藏在床下更是显而易见,敌人一搜便会发现。正当老和尚焦虑不安时,他目光扫过张春山的光头,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也许,这就是唯一的办法。
于是,老和尚带着张春山进入庙内的厢房,取出一件自己的僧衣。张春山身形与老和尚相似,换上这身僧衣后,竟也不显得突兀,简直就像是一个年轻的和尚。
“拿上扫帚,去庙门口打扫一下。”老和尚悄声指示道,随即从一旁拿起扫帚递给了张春山。
张春山拿着扫帚,来到庙门口,这里位于寺庙的高地,视野开阔。他环顾四周,只见南腰舍村内的火光映红了天际,敌人已经闯进了村子,开始肆意搜捕、骚扰。他心里不禁一阵紧张,暗自祈祷,期盼着其他同志能尽快脱险。
正在这时,他突然看到一队十来人的还乡团分子,手持长枪,朝着寺庙走来。张春山的心脏猛地一跳,紧握着扫帚柄,强迫自己镇定下来。
为首的还乡团头目停下脚步,看着张春山,冷冷地问道:“小和尚,见没见到有人跑过来?”
张春山面色如常,摇头连连否认,神情畏缩,装作无知的模样。见问不出什么,头目带着手下走进了庙内。还乡团在庙内仔细搜查了许久,但由于寺庙内部的简陋,他们什么也没有找到,最终,灰头土脸地离开了。
许多年后,张春山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,依然深感庆幸:“如果不是老和尚给我出的这个险招,我根本不可能逃脱。那天,敌人竟在我身边绕了三圈,最终却没认出我来。”
这段历史,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张春山的记忆里,他感谢那位老和尚,是他的一线生机,也是历史长河中许多革命英雄中无数草根故事的一个缩影。
——青史如烟
发布于:天津市华泰优配-配资公司配资网站-配资炒股平台-配资指数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